省檔案館“喜迎二十大 檔案頌輝煌”系列展開展 毛澤東中學時代滿分作文亮相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柳琛琛 通訊員 童雁 王濤
6月17日,湖北省檔案館舉辦的“喜迎二十大 檔案頌輝煌”系列展開展,包括毛澤東手跡展陳、湖北紅色檔案展陳和紅色美術精品展陳等三大主題展,其中部分展品屬首次對外公開。本次系列展免費對外開放,將持續到年底。
滿分作文詮釋赤子情懷
據省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毛澤東手跡展陳”,精心選輯了80余件毛澤東同志在不同時期親筆書寫的文件、書信、題詞,生動詮釋了毛澤東同志心系社稷百姓、胸懷家國天下的偉人風范和赤子情懷。
展覽現場,毛澤東中學時代的100分作文手稿引人注目。1912年6月,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舉行了一次作文比賽,主題是讀史用史。剛剛進入學校不久的毛澤東,根據《史記》記載的故事“商鞅徙木立信”,聯系當時中國社會現狀,用楷書寫下400余字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時年19歲的毛澤東寫道:“吾讀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于淪亡之慘也。”他認為,商鞅之所以如此煞費苦心,多半是由于民智之不開,并由此感嘆國民之愚昧,感嘆幾千年來民眾心智的閉鎖,和中華民族幾近淪亡的悲慘。這篇文章展現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和利國富民的改革抱負,獲得閱卷的國文教員柳潛高度評價,被評為滿分100分。
1936年,毛澤東在陜北窯洞接受美國著名記者斯諾采訪時,提及自己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的一位國文教員對他幫助很大,還曾借書給他閱讀。新中國成立后,研究者從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檔案中發現了這篇手稿,它是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毛澤東中學時代作文手稿,也是目前留存的毛澤東最早的、最完整的手跡,顯得彌足珍貴。
家書電報流露偉人真情
“岸英、岸青二兒……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于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境,我不想來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作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總之我歡喜你們,望你們更好……”展覽的珍貴檔案中,毛澤東分別于1939年8月和1941年1月寫給在蘇聯求學的毛岸英、毛岸青兩人的兩封家書讀來令人感動。毛澤東在信中鼓勵他們多讀書,多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信中舐犢之情,溢于言表。
這次展覽還展出了一件毛澤東給黃克誠等人的電報。1950年,湖南曾打算為毛澤東在韶山的故居建房通路。毛澤東得知消息后,立即在1950年9月20日電告中南局和湖南省委:“據說,長沙地委和湘潭縣委現正進行在我的家鄉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條公路通我的家鄉。如果屬實,請令他們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響。是為至要。”
百幅經典作品展現百年光輝
身形微微佝僂,蓬亂的頭發和濃密的胡須略帶滄桑,嘴里叼著煙斗,目光凝重而憂郁,背景是深暗的熊熊烈火,火中凸顯出無數燃燒的紅燭……這是紅色美術精品展里的一幅油畫。
畫面中的中年男子是聞一多。這幅油畫名為《紅燭頌》,作者是聞一多三子、中央美院教授聞立鵬。由于聞一多生前寫有長詩《紅燭》,1979年,在聞一多逝世33周年之際,聞立鵬以此為靈感創作《紅燭頌》,刻畫了聞一多集學者與革命家于一身,寧死不屈的崇高形象,寄托自己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是對一代先烈的致敬。
此次“紅色美術精品展陳”一共向觀眾展示了《四渡赤水》《狼牙山五壯士》《紅燭頌》等百年來100幅中國美術經典作品。油畫《永不休戰》由畫家湯小銘創作于1972年,他將魯迅形象置于生活場景中表現,以重色調的黑沙發、黑色長袍、白色枕頭、淺黃色文稿、灰色墻面等構成黑白灰對比,至今深入人心。據了解,《永不休戰》在當時表現正面人物的歷史畫創作中與眾不同、鮮有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