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日記本
退休之后,父親的閑暇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每天除了侍弄花草、看看報紙、研究縣志,就是端正地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寫日記。抽屜里已經積攢了好幾本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寫著父親的秘密。我幫父親買過筆記本,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看他記錄的內容。
有一次,幫父親收拾書桌,難得見他的日記本竟然擺放在桌上。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亂翻亂動。我合起日記本正要放進抽屜,但想到已經出門去買菜的父親一時半會不會回家那么快,還是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小心翼翼地翻開了父親的日記本。
父親的鋼筆字工工整整,都說字如其人,用這個詞來形容父親再合適不過了。父親的日記語言平和、簡練、淡然。每天內容寫得不多,記的都是生活的流水賬。
日常生活上記錄每天買菜的菜品、數量、價格,如“草魚0.5斤6元,瘦肉0.5斤7元,番茄0.8斤2.5元,菜心1斤3.5元,今天下雨青菜漲價”“鴨肉0.7斤14元,半肥瘦0.5斤6元,白蘿卜1斤2.5元,雞蛋1斤7元。今日陽光頗好,菜場人多”“今天的筒骨不錯,煲湯留作明天煮面”……父親記錄數據的準確度一如當年。父親年過八十,卻堅持每天到菜市買菜,一生勤儉的他對各類菜品的漲價非常敏感。每次我回家探望,他總會絮叨最近漲價的菜品,并對我買回家的菜品一一詢問價格,如若比他買的貴,他就笑話我被菜販坑了錢。
情感上記錄有母親的狀況:“阿蘇行走日漸不便,買菜回到家中就被她罵個不止”“這段時間熬的中藥有點效果了,阿蘇走路的力度有改善”“阿蘇拄拐行走,不小心碰到床腳,心情不好,今日又罵我,忍不住回嘴幾句,她罵得更厲害了,煩悶”……父親天生不是一個善于用言語表達的人,而母親一向性格倔強,加上這些年中風后遺癥行動不便,性格變得十分乖戾,一旦對父親的行為不滿意,便大聲呵斥,言詞犀利甚至惡毒。而父親總是在一邊默默忍受。
我勸說父親,當母親心情不好罵他的時候,就走到陽臺上去吹吹風,呼吸屋外的新鮮空氣,等母親發泄完再回屋。然而,父親說他擔心走開后,母親激動起來,腿部不得勁,走路再摔倒就麻煩了。我常常無法理解父母的情感,對他們的口角感到不可理喻,但父親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原來不擅長言語表達的他,卻在用行動表達了一輩子。
父親的日記本,除了日常的生活記錄,母親的生病記錄,還有關于子女們的記錄。直白的陳述,沒有任何修辭,卻滿含情感,不知不覺中我的眼眶里竟蓄滿了淚水。我快速地翻閱著父親的日記本,不忍繼續深讀。有人說家不是用來講道理的地方,而親情更是世界上無法解釋明了的情感。平日里對父親的所作所為我常常不能理解,但他的一字一句,讓我終于領悟到了父親這輩子對家庭深沉的情懷,那就是家以和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