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欣愉:循本篤行,妙手偶得
東莞實驗中學 萬欣愉
圍棋方寸之間,蘊涵人生智慧。我輩青年不甘當消極被控的棋子,欲成為運籌人生漂亮一局的棋手,需扎實本手,偶得妙手,避開俗手。
本手是基礎,根底扎實,棋力才精深。但夯實基礎、腳踏實地不等于單純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斯勵志神話,方向不明的努力不過是南轅北轍。或曰:何為其“本”?
本者,知識技能與客觀規律也。初學者入門升級離不開知識技能打底,但知識扎實不是零碎強記,技能純熟不是機械操練,而是諳熟規則、洞察規律。圍棋依規而行,此消彼長,不拘局部之失,循的是整體博弈之理。因此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遵循規則更洞察規律,才真正懂得弈棋的奧義與魅力。放諸事物發展亦同此理,種樹槖駝摸清生長規律再踏實行動,結累累碩果。他非僅種樹知識較他人豐富,手藝較別人嫻熟,更在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人的發展亦若是,時代滂滂大潮將無數“妙手”推向幕前,有人經商下海賺得盆滿缽滿,有的直播帶貨一夜暴得名利,但不是每條輝煌的路都適合自己緊追,違背自身發展規律,基礎不牢積淀不深,妙招無法運掌反淪為俗手。
本手,需戒功利焦躁之氣也。俗手是當下貌似合理的選擇,雖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但絕非長遠發展之計。試觀當下教育焦慮內卷嚴重,在本該扎實累積的年紀攀比博學通識、十八般才藝,也許俗手能先下一城,但超前學習敗壞了好學求真的胃口,長遠觀之,得不償失。在浮躁從俗中不妨回顧錢鍾書先生的提醒:“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鍾書先生深知一點點累積精進之理,集厚厚幾本筆記,手自筆錄書中有啟發之處;氫彈之父于敏忍受近三十年不可為親人道的寂寞,在稿紙上一遍遍一年年地苦心演算;天眼之父南仁東身體衰微之際仍上下巡視檢查零件與構造。無論是基礎研究抑或是高新領域,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
當然,本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絕不是墨守成規、亦步亦趨。若固執套路與招式,本手也只能化為庸手,而應時而變、打破常規,方可下出一招妙手。君且看,面對外國技術壟斷“卡脖子”,設若沒有科研人員在扎實研究基礎上的慧心妙用、自主創新,就沒有載人潛水器龍游于淵,也不見玉兔號翱翔在天,“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離不開腳踏實地后的瑰麗想象、勇于創新!
《時間之書》曾有一段撫平浮躁褶皺內心的話:“你做好三四月份的事,五六月份自有答案。”于國于人而言,我輩青年都應尊重悅納自身的發展規律,循本而行,夯實基礎,不迷俗手,相信妙手終有所得。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