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劉亦菲的顏,《夢華錄》還贏在了哪里?
6 月 2 日開播的《夢華錄》" 拯救 " 了持續低迷的國產古裝劇市場。該劇上線首日不到半小時就登頂貓眼劇集熱度榜,并連續 12 日全網熱度最高,豆瓣評分也達到罕見的 8.7 分。
此前被視頻平臺驗證的大 IP 大流量、批量生產的爆款方法論早已不再奏效,數據指導生產也不該是唯一標準。而《夢華錄》證明的是另外一套更為傳統的理論——認真制作內容,尊重觀眾智商。
劇中飾演 " 池衙內 " 的演員代旭曾在去年 10 月的一次直播中透露,騰訊視頻方看完制片方提供的 10 集素材,又要來了全集熬夜看完," 就覺得這戲特別好 "。《夢華錄》前 10 集播出期間也在大眾層面廣受好評,直到近期 " 雙潔 "、" 發乎情止乎禮 " 等熱搜出現后,才又有了一些對于作品主打的女性意識的質疑聲音。
如果僅從制作和商業價值角度,這部劇珍貴之處可能在于將大眾視野再一次拉回了對于歷史題材古裝作品的重視,而這也是 IP 改編 " 由虛入實 " 的一個趨勢所在。不同于完全架空的古裝劇集,具有歷史背景和現實題材的劇集還可以與現實互文,帶動城市人文風貌和歷史相結合,在線下文旅等場景中進一步放大內容價值。
古裝劇終于不再只有玄幻了
不同于以往依靠閱文、晉江等網文 IP 的古偶劇,《夢華錄》改編自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四折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古典文學的改編源頭保證了人設、情節構建的真實基礎,提供了一個被時間驗證過的經典故事基底。
原著是一個底層女性互助的故事,通過數百字講述了風塵女子趙盼兒如何以身作餌解救落難姐妹宋引章。《夢華錄》的改編,在主線上加入了顧千帆一角,以及解救成功之后的姐妹東京創業故事,貼近當下大眾對于兩性關系和女性議題的關注。
《夢華錄》由企鵝影視、金色傳媒、遠曦影視聯合出品。其中,騰訊是企鵝影視的主要控股方,該劇導演楊陽是金色傳媒的主要股東,編劇張巍則是遠曦影視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90%。
影視行業從業人員向電廠透露,《夢華錄》原本并不是 S+ 級體量的劇,也并非騰訊一開始押寶的項目。按照以往的規律,平臺定位為 S+ 的項目會滿足 "IP 受眾 + 演員流量 + 題材集數 + 體量基礎 " 幾個要素。
在這一定位標準的事實下,使得《夢華錄》這樣的原創劇本和 " 小眾 "IP 不會在制作之初被平臺重點關注重金投入。但制作完成后,騰訊視頻看過素材后覺得品相很好,便在宣發上有了更多側重。《夢華錄》一上線,海報便占據了騰訊視頻首頁的 banner 欄。
現實也驗證了這一點,上線僅三天,《夢華錄》即登上云合數據連續劇霸屏榜第一位,且持續領先,豆瓣評分也達到 8.7。在騰訊視頻的宣傳海報上,從最初的 " 口碑新劇 " 變到 " 高口碑新劇 ",盡管如今才剛剛六月過半,現在已是 " 年度最高分國產劇 "。
自 2021 年網劇開始精品化以來," 內容為王 " 便成為了平臺的口號,在實際對項目定級時所考慮的評估標準,更多還是看重流量和 IP 價值。來自于網文平臺的大 IP 也確實曾是平臺自制內容的爆款通用法寶。例如此前大女主 IP 改編作品《花千骨》,慈文傳媒投資成本 1.05 億元,僅一輪播出就獲得 1.68 億元收入,后續還有一系列衍生品收入機會;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則使得投資比例占 70% 的華策克頓劇酷傳媒進賬 3 億元。
然而近兩年這套公式似乎不再奏效。2021 年 8 月,騰訊視頻在平臺 2021 年度發布會上一口氣公布了《千古玦塵》《長歌行》等近 10 個頭部古偶大劇,配置也多是 " 大 IP+ 大制作 + 雙頂流 ",但僅有《三生三世枕上書》《斗羅大陸》兩部的豆瓣口碑達到了及格線以上,整體會員拉動效果也十分有限。
去年 6 月,在騰訊視頻公布的新一年片單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古偶劇、甜寵劇式微,而現實主義題材、年代劇和主旋律劇集興起。作為片單中唯一有現實基礎的古裝劇,《夢華錄》也成為過去一年中唯一一部引起全網觀看、討論熱度的劇集。